刘小样,这位来自陕西咸阳的农村妇女,曾以信件的形式向央视表达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想要出走的愿望。她在信中写道:“在农村,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西安。不可以交际,不可以太张扬,不可以太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这些话语,无疑揭示了刘小样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2001年,刘小样接受了《半边天》的采访,她坚定地说:“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我想要知识,我想看书,我想看电视,从电视上得到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因为我不能出去。”
然而,2005年的北京之行并没有给刘小样带来她所期望的解脱。反而,她更加渴望出走,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
2020年,安小庆再次找到了刘小样,完成了《平原上的娜拉》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详细讲述了刘小样20年来的生活变迁,以及她内心的挣扎与成长。2019年,刘小样的婆婆去世后,她选择了回归家庭,她告诉安小庆:“在以前,可能意识不到这个东西,但现在,家和儿女就是我的根本。主业跟副业有时候不能颠倒了。”
2024年12月18日晚,纪录片《她的房间》播出,回访了刘小样。她选择了回归家庭,白天种地,晚上读书,辛勤的劳作和书中的知识,同样带给她“丰收的喜悦”。刘小样笑着说:“我农活干得特别好,脏啊、累啊的,都能干。”听着她的话,张越也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二十二年后的再度对谈,“出走”后又“回归”的刘小样说:“我会一直读书,一直痛苦,一直与自己的无知、偏见‘见招拆招’,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来的喜悦。”她告诉张越:“很多人说要与自己握手言和,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我要拿石头打磨我这块石头,我会一直读书,我这些年就是这样做的。”
有网友表示:“刘小样虽然没有像苏敏那样走出去,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她脚踏实地地在土地上生活,看书、写字、思考、痛苦、又和解,把自己的心灵养育得很富足,这就是罗曼罗兰英雄主义的具象化!”
或许正如《她的房间》为刘小样写的那句话——前行的是不断丰富的生命体验,不变的是她内心深处永恒的勇敢与热望。而刘小样,一如金灿灿的麦田般,岁岁年年茁壮生长。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