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1号等卫星晒成绩单,传回近500TB数据

视频加载中...

当时间之轮拨回到2023年3月30日18时50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以“一箭四星”的方式将“女娲星座”的四位新成员——"中原1号"与"鹤壁1、2、3号"送向浩渺的太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此,太空中增添了以“鹤壁”命名的卫星。

在这片星辰大海的征途上,鹤壁这座河南的城市犹如扬帆的航船,逐梦九天。作为全省“2+N”卫星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主角”,鹤壁正全力打造中国商业航天及卫星城市,其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脚步坚定而有力。

那么,这四位“女娲星座”的新成员在轨运行的表现如何呢?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呢?12月15日,我们“云鹤”从淇滨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县区、单位、企业了解到它们在轨运行以来的“成绩单”。

全球首创!采用“1+3”车轮式编队构型

“女娲星座”的四位新成员,不仅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多星多基线分布式干涉雷达卫星,更是全球首个采用四星车轮式编队构型的多星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系统。它们具备高精度地形测绘、高分宽幅成像、高精度形变监测等能力,能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对地成像,犹如在天空中的守护者。

其中,“中原1号”是主星,位于编队中心;“鹤壁1、2、3号”是辅星,以相同的椭圆轨迹绕飞“中原1号”,呈间隔120°均匀分布。四颗卫星共面运行,主星发射信号,主星和3颗辅星同时接收信号并成像。它们能高效制作高精度数字表面模型(DSM),完成全球非极区测绘任务,提供多达7个级别的遥感数据产品。

“女娲星座”是航天宏图面向未来5至10年发展,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数据获取时效差、信息处理链条长、协同运控不智能、大众应用不便捷”等行业痛点,紧密围绕卫星互联网新业态,发力高分遥感全产业链构建,旨在实现对地观测全球快速重访而打造的全球自主可控实时遥感混合星座。

“女娲星座”计划发射114颗遥感卫星。其中,一期计划发射54颗遥感卫星,形成全球1小时重访、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二期继续扩大星座规模,实现全球分钟级重访、全国天级覆盖、全球周级覆盖,兼具物联网通信、导航定位增强、载荷托管等“通导遥”一体化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对地观测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硕果累累!传回数据近500TB,形成六大系列14类数据产品

这四位“女娲星座”的新成员,是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每颗星都配置有1副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天线,采用的是微波成像技术。它们能穿云透雾,不受天气影响,进行全天时全天候观测,没有白天黑夜的限制。雷达卫星只要对着地面发射一段微波,就能将物体的轮廓扫描出来,相当于在528公里的高空为地球“做CT”。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女娲星座”首批4颗卫星传回数据近500TB,生成标准影像52万余景,形成六大系列14类数据产品,并持续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产品支持和遥感数据分析服务,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应用场景。

例如,我市通过利用卫星的SAR遥感技术,能够高精度地获取并掌握全市地表特征及土地利用状况,为监测全市基础设施、评估环境质量,以及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提供了科学支持,为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有力地支撑了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这四颗卫星还在我市防灾减灾监测、城市监测、蓄滞洪区监测,京津冀洪涝灾害监测,内蒙古森工阿北林场森林火灾损毁监测,广东梅大高速大埔坍塌监测等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它们的数据还在全球地形测绘、形变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洪涝灾害监测、环境水体监测、农业资源和目标监测等方向开展重点应用,为国土、减灾、环保、农业、林草、海洋、城市、水利等行业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女娲星座”的进一步壮大,浩瀚太空中即将迎来“中原2号”等4颗卫星的加入,当这些“星”光汇聚,鹤壁已开启“加速度”,向着打造中国商业航天及卫星城市的目标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