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肉质美味的真正秘诀,与土猪无关,这些因素才是关键!

我国是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自1972年至今,我国猪肉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食品来源,占据60—70%的市场份额。多年来,国外猪种的大量引入,在片面追求生长性能和瘦肉率的同时,却忽略了肉的品质问题。如今,高品肉质的研究已成为动物遗传学者研究的热点。

虽然猪的品种在猪肉品质影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但如果品种选定后,你饲喂的猪的肉质将由以下五大因素决定:

一、营养因素

研究表明,在低营养水平条件下,猪肉品质最佳,且在长白品种猪中表现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在中高水平营养条件下,猪只生长速度较快,导致猪肉品质下降。

  1. 能量:试验证明,饲喂高能量水平日粮,猪的外周脂肪含量、背膘厚度和肌肉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能量组。因此,为了提高瘦肉率,应该限制猪的能量摄入量。
  2. 蛋白水平:在生长和肥育期,减少日粮中的蛋白质会增加肌内和胴体脂肪含量,降低饲料报酬。因此,依靠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来“省钱”是不经济的。如果想省钱的话,建议可以在饲料中增加氨基酸的配比。
  3. 维生素:维生素是氨基酸和脂肪代谢中的重要参与者,与肉品质有关。通常,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主要为解决临床营养缺乏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当前国际肉类市场的专业化和特殊化日益增强,日粮中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B、C、E对肉色pH值、滴水损失、嫩度、肌内脂肪均有良好作用,可改善肉质。
  4. 铁: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肉色的形成有决定作用。在日粮中添加209~420mg/kg铁时,会使肌肉颜色加深。此外铁还是机体抗氧化系统中过氧化氢酶的辅助因子,对保存肉味有重要作用。
  5. 硒:硒可保护肌红蛋白的亚铁离子不被氧化成正铁离子呈变性肌红(棕褐色)蛋白,补硒还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防止产生PSE猪肉(应激肉、苍白肉),从而提高猪肉品质。
  6. 微生态制剂: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成分可使猪肉皮薄、脂肪少,肌肉间夹着少许脂肪,外表看类似于大理石纹,猪肠呈半透明状,这也是导致猪肉味道不一样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肌内脂肪含量与背膘厚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背膘厚表示猪脂肪多少,背膘厚度越厚廋肉率越低。而肌内脂肪含量高低影响猪肉的嫩度、风味、肉色、系水力及大理石纹评分,一般来说肌内脂肪含量高吃起来更有“肉味”。

二、环境温度

当环境温度超出猪所适应的温度范围时,可加速猪体的呼吸频率和代谢反应,增加PSE猪肉的发生率。

三、饲养方式

在自由采食条件下生产的猪肉的嫩度和多汁性比限饲猪肉强。生态型饲养,猪可自由走动,日粮中有一定量的青贮料,可使猪肉失水率显著降低,肌肉脂肪含量减少,肉色呈改善趋势。

四、熟喂还是生喂

熟喂对于膘厚、肌肉脂肪含量、肉香味和多汁性有明显提高作用。这与煮熟后的淀粉,青绿饲料更容易消化有关。煮熟后的饲料可消化能提高,更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沉积。采用熟喂可加快脂肪沉积,膘厚达到一定厚度后,沉积变缓,在优质肉生产中,应考虑这一情况。

五、饲养时间

膘厚和肌肉脂肪含量受饲喂时间的影响更大,故日前采用延长生长期增加屠宰体重来保证肌内脂肪含量。

建议中小型养殖户在今后市场开发中,进行针对性的饲养。生产中档优质肉可考虑6-7月龄上市,最后1个月喂熟料;生产高档肉专供高档酒店、社区则要考虑8月龄以上上市、全程熟喂,售价可定得更高。

畜牧大集 赵许可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如需阅读更多农牧行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农牧舆情 (nmyq123)。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